原創(chuàng) 葉兒 民國女子
01
小學時學了篇課本《火燒云》,我們不知作者是誰,,也不關(guān)心作者是誰,,只是對“火燒云”感到好奇,問老師,,火燒云是什么,?老師說,就是天空中被夕陽映紅的云霞,。于是,,夏天的傍晚,,我們站在田野里,看著天空中被太陽映紅的晚霞,,欣喜地說:你看,,火燒云,那就是火燒云,。
知道《火燒云》的作者是蕭紅,,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剛聽到蕭紅這個名字時,,還覺得不像是個作家的名字,,作家應(yīng)該叫魯迅,巴金,,女作家應(yīng)該叫冰心,、丁玲。蕭紅這個名字,,太普通了,。
后來見到蕭紅的照片,發(fā)現(xiàn)她比她的名字還普通,。

怎么說呢,,要不是衣著上有點民國味兒,,她跟左鄰右舍的大姐大嫂們沒什么兩樣。
蕭紅的文字是我一讀就被吸引住的,。我想起我看火燒云的那些個夏天,,蔓草旺盛,野花點點,,它們伸藤展蔓,,糾葛纏繞,每一株都不精致,,不完美,,連在一起,卻是一派葳蕤的生機,。
蕭紅的文字就是那樣,,像一個孩子拿著蠟筆涂抹,東一筆,,西一筆,想畫太陽就畫太陽,,想畫月亮就畫月亮,。我記得有個人說過,蕭紅的文字里有整個人類的童年。我不知是他自己說的,,還是引用別人的,,只覺得,這個說法特別確切,。
在蕭紅的文字里,,我們都能回到童年。
02
越讀蕭紅的文字,,我越心疼她這個人,。
生在白山黑水的黑龍江,死在戰(zhàn)火紛飛的香港,。半生漂泊,,半世流離,輾轉(zhuǎn)在一個又一個男人之間,,尋找愛,,尋找庇護,卻總找不到她需要的,。在生命的盡頭,,親人,男友,,一個也不在身邊,,只有一個弟弟的朋友駱賓基陪著她。
她說:“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她怎會甘心呢,,她才31歲,一朵花開得正好啊,,愚鈍如我,,31時還漫無目的,整天看書,、織毛衣呢,。
近代作家,大都出生在較好家庭中,,張愛玲,、冰心、林徽因,,都是名門之女,,丁玲,、蕭紅,祖上也是響當當?shù)拇筘斨鳌?/p>
呼蘭縣城里,,有一座氣派的大宅子,。大宅分為東西兩院,東院住著蕭紅一家,,西院住著佃戶和租客,。后面一個園子,有花,,有菜,,有蜂子、蝴蝶,,還有一老一少,,兩個人的笑聲。
老的是蕭紅的祖父張維楨,。小的是蕭紅,。

多年后,,逃離家園的蕭紅飽蘸濃墨,描繪園中景色:
“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地就和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
花園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
……
這榆樹在園子的西北角上,,來了風,這榆樹先嘯,,來了雨,,大榆樹先就冒煙了。太陽一出來,,大榆樹的葉子就發(fā)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了?!?/p>
蕭紅是個天生的作家,,她的觀察如此細膩,,感受如此豐富,。而她當年在園中,,并非一個冷靜的觀察者,而是一個搗蛋的小毛丫頭,。爺爺拔草,,她也要拔草,爺爺鋤地,,她也要鋤地,。她拿著鋤頭,亂刨一氣,,把韭菜當野草鋤掉,,把狗尾巴草當谷穗留著。
她一會兒去摘一只小黃瓜,,吃不上幾口,,就扔了黃瓜去追蜻蜓。蜻蜓追不上,,她就去摘倭瓜花心,,捉螞蚱。她把爺爺澆菜的水瓢搶過來,,舀起水向天上揚去,,喊著“下雨了,下雨了,?!?/p>
祖父笑瞇瞇看著她,在祖父眼里,,孫女做什么都是可愛的,,怎么“作”,他都能容忍,。
出了園子,,走到前面的宅子里,祖孫兩人都不這么快活了,。
在這個并不算大的家庭里,,祖父和蕭紅都是邊緣人物,都是不討喜的,。
03
蕭紅本名張迺瑩,,祖上從山東逃荒到東北,開荒墾田,,經(jīng)營店鋪,,成為富甲一方的大財主,。
到蕭紅祖父張維禎這代,人口眾多,,產(chǎn)業(yè)龐雜,。張維禎從阿城搬到呼蘭縣居住,他讀過書,,經(jīng)過商,,一事無成,家中大權(quán)旁落,,聽命于妻子范氏,。
在蕭紅記憶中,祖母很不可愛,。蕭紅小時候很調(diào)皮,,祖母糊上的新窗紙,她非要用手指捅上一個個窟窿,,祖母就拿著針在窗外扎她的手指嚇唬她,。
遍讀蕭紅作品,會發(fā)現(xiàn),,祖母也不壞,,她也說,也笑,,也疼孩子,,只是精明,嚴厲,,有時看不慣丈夫死腦筋,,罵他“死腦瓜骨”,捎帶著罵蕭紅“小死腦瓜骨”,。
蕭紅的祖父,,《東昌張氏宗族譜》上說他“秉性忠厚”“幼讀詩書十余年”,雖說家譜不一定反映一個人的真實面貌,,對蕭紅祖父來說,,這個評價還是很客觀的。
祖父骨子里,,是書生氣質(zhì),。祖母去世后,蕭紅搬到祖父屋里,,與祖父做伴,。雪花漫舞的黃昏,祖孫圍著爐子,祖父教蕭紅吟詩,,他花白的胡須在爐火的微光里顫動,,那金光閃閃的詩句,帶著兩顆明凈的心,,飛向遙遠的往昔,。
張維禎的忠厚,更是沒得說,。
蕭紅寫過一件事:有一年,,一個租客交不上租金,,她父親把租客全套馬車拉出來,,租客哭著跪求祖父。祖父解下兩匹馬還回去,。為這事,,父親和祖父吵了一夜。祖父說:“兩匹馬,,咱們是算不了什么的,,窮人,這兩匹馬就是命根,?!?/p>
蕭紅寫這段文字,是控訴她父親的冷酷,。
我讀這段文字,,卻感嘆于祖父的善良,兩匹馬,,無論何時,,都是一筆可觀資產(chǎn),祖父竟然拱手相送,。也明白祖父為什么做生意總賠本,,心地柔軟的人,免不了讓心地不良的人坑蒙拐騙,。
祖父總體上來說是個失敗者,,一生排斥在家庭權(quán)力中心之外。
蕭紅也是個不受歡迎的孩子,。她是父母的頭胎孩子,,一家人熱切盼望生個男孩兒,結(jié)果生了個女孩兒,,好不失落,。蕭紅生在端午節(jié),迷信說法,端午節(jié)生的孩子帶煞氣,,克父母,。如此一來,蕭紅更不受歡迎,。
可是蕭紅不知自己不受歡迎,,她臉上笑嘻嘻,小腳丫啪啪啪,,爬上爬下,,拿東拿西,沒一刻安寧,。這讓父母更厭煩她,。
只有祖父深切愛著她,他倆都是家中的邊緣人,,祖父對她,,惺惺相惜。
04
父親,,在蕭紅筆下,,是個沒溫度的冷血動物。
她寫道:“父親常常為貪婪而失掉人性,。他對待仆人,,對待自己的兒女,以及對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樣的吝嗇而疏遠,,甚至于無情,。”
又寫道:“九歲時,,母親死去,。父親也就更變了樣,偶然打碎一只杯子,,他就要罵到使人發(fā)抖的程度,。后來就連父親的眼睛也轉(zhuǎn)了彎,每從他身邊經(jīng)過,,我就像自己的身上生了針刺一樣,;他斜視著你,他那高傲的眼光從鼻梁經(jīng)過嘴角而后往下流著,?!?/p>
天下沒幾個女兒會丑化自己的父親,相信蕭紅寫這些文字時,,心是痛的,。蕭紅的父親張廷舉不是個慈愛父親。蕭紅記憶中有件傷心事,她六歲時,,祖母去世,,家中大辦喪事。蕭紅還不解事,,沒心沒肺地玩樂,。她把缸蓋子掀下來,頂在頭上,,搖搖擺擺去找祖父,,走到后門,迎面遇上父親,,父親一腳把她踢飛,,落在灶前的火堆上。
蕭紅長大后,,逃婚,,私奔,張廷舉大丟面子,,父女斷絕關(guān)系。聽聞蕭紅死去的消息,,他也無動于衷,。
母親,給蕭紅的印象也不好,,蕭紅偷東西給鄰居家的孩子,,母親就打她,用鐵叉叉她的腿,。蕭紅說“母親并不十分愛我,,但也總算是母親?!?/p>
母親在蕭紅九歲時去世,,留下幾個小兒女,,張廷舉倉皇續(xù)弦。這個繼母,,蕭紅的感受是:“這個母親對我很客氣,,不打我,就是罵,,也是指著桌子椅子來罵我,。客氣是越客氣了,但是冷淡了,,疏遠了,,生人一樣?!?/p>
蕭紅只能在祖父那里尋求溫暖,。她挨了父親的打,逃到祖父屋里,,默默站在窗前,。祖父蒼老的手撫著她的肩,撫著她的頭,,安慰她“快快長大吧,,長大就好了?!?/p>
05
蕭紅長大以后,,并沒好起來,與父親的關(guān)系更惡劣,。
她與遠房表兄私奔,,回來以后又逃走,未婚夫汪恩甲追到北京,,把她追回來,。汪恩甲大哥嫌棄蕭紅私奔丟人,替弟弟退了婚,。
張家告上法庭,,汪恩甲為了維持哥哥聲譽,說退婚是自己的意愿,。張家輸了官司,,傳得滿城風雨,張廷舉無臉見人,,只好辭去教育局長之職,,帶著家人躲到老家阿城。大伯把蕭紅揍一頓,,關(guān)進一間空屋子,,揚言要弄死她。小嬸同情蕭紅,,打開窗子讓她跑了,。
蕭紅從此再沒回家。
離家以后的蕭紅兩度做母親,,生過一女,,一兒,。女兒送人,兒子出生沒幾天夭折,,朋友懷疑是她弄死的,。蕭紅顛沛流離,經(jīng)常自己養(yǎng)不活,,沒條件撫養(yǎng)孩子,。她也不知如何撫養(yǎng)、教育孩子,,面對一個新生命,,她是茫然的,除了丟給別人,,她想不出辦法,。
再看蕭紅控訴父母的文字,不免滑稽,。她父母再不好,,也把她養(yǎng)大,供她讀書,,給她嫁妝錢,。這樣的父母,打分,,怎么也及格吧,。
我想,如果蕭紅不是作家,,而是她遺棄的女兒成了作家,她的女兒會怎樣一把血淚訴說身為母親的蕭紅呢,?
06
在蕭紅的人生悲劇中,,她的父母、祖父母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父母一味嚴厲,,非打即罵,祖父一味溺愛,。祖父溺愛她到什么地步呢,?蕭紅小時候出去玩兒迷了路,有個洋車夫把她送回家,。她想起祖母講的鄉(xiāng)巴佬蹲東洋驢子的笑話,,就蹲在車上,停車時,,她滾了下來,。祖父揚手打了車夫一巴掌,,沒給車夫錢,就把車夫趕走了,。
蕭紅挨了父親的打,,祖父安慰她“快快長大吧,長大就好了,?!边@也不對,父親為什么打蕭紅,?若是張廷舉的錯,,他應(yīng)該勸張廷舉不要打孩子。蕭紅的錯,,他應(yīng)該教她改正,。而不是不分是非,教蕭紅消極等待,,長大了結(jié)婚,,逃離家庭。
但是,,我不忍心苛責這位老人,,每種性格都有與之伴隨的缺點,他這種柔軟性格伴隨的缺點就是沒原則,,沒主見,。
他的無底線寵溺,把蕭紅寵成一個巨嬰,,也讓蕭紅直到成年,,仍有一顆孩子般清亮的心,蕭紅寫的童年真是一個孩子眼中的童年,,而不是一個成年人回顧童年,。
我也不忍心苛責蕭紅之父張廷舉,他這一生,,也過得很緊繃,。
張廷舉本是張維禎堂弟的兒子,十二歲時,,過繼給張維禎為子,。一個十二歲的孩子有自己的生活痕跡了,融入一個陌生家庭,,并不容易,。
張廷舉來到張維禎家不久,就到齊齊哈爾上學去了,。張廷舉學習刻苦,,一路成績優(yōu)異,,他畢業(yè)于黑龍江優(yōu)級師范學堂,半生從事教育工作,,擔任過小學校長,、呼蘭縣教育局局長、黑龍江教育廳秘書等職務(wù),,是位受人尊敬的紳士,。
內(nèi)心里,張廷舉有深藏的焦慮,、自卑,。在一個半路組合的家庭里,家庭成員的習性來不及磨合,,像生銹的齒輪,,總不順滑。阿城老家,,兄弟們很優(yōu)秀,,給他不小的壓力。
張廷舉三歲喪母,,記憶中沒有母親的形象,,他有一群兄弟,父親分給的愛也有限,。心理學上來說,,沒有被父母愛過的孩子,也不大懂怎么去愛別人,。

張廷舉一個書生,,家務(wù)全憑母妻打理,,生活上入不敷出,就靠大哥接濟,。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問題,就讓他焦躁,。
端木蕻良的侄子曹革成在《我的嬸嬸蕭紅》中寫道:“蕭紅顯然從來沒有思索過父親作為繼子,,在呼蘭張家大院的微妙處境和可能的煩惱,而把自己的苦惱和不滿一股腦兒地拋向父母,。她只想從父母那兒索取任性和愛,。當她認為這種愛更多的是從祖父那兒得到時,她‘恨’自己的父母,,很長時間里一直不肯原諒,?!?/p>
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
在蕭紅以她繼母的妹妹為原型的小說《小城三月》中,,隱隱可見,蕭紅的家庭是個開明的新式家庭,,只是沒有達到蕭紅理想中的開明,。
蕭紅的母親、繼母,,也有苦衷,。蕭紅的母親與繼母共生育九個孩子(蕭紅母親姜玉蘭生育一女三子,繼母梁亞蘭生育五個子女),,她們不斷懷孕,,生產(chǎn),哺育,,還要承受孩子生病,、夭折的痛苦。阿城張家的兄弟侄子經(jīng)常來張廷舉家小住,,幾個侄兒侄女上學,,長住張廷舉家。這些家務(wù)操勞,,也讓女主人心力交瘁,。
姜玉蘭管教蕭紅,公公總出來護犢子,。梁亞蘭僅比蕭紅大十幾歲,,對蕭紅這個繼女,打不的,,罵不的,,也很無奈。

幼年的蕭紅
處在一個大家庭矛盾漩渦中的痛苦,蕭紅沒有體會過,。蕭紅死得太早,,沒來得及與父母和解,她就匆匆走了,。
蕭紅的叛逆給張廷舉帶來莫大恥辱,,沒想到,十多年后,,兩個逃離家庭的兒女給他帶來了榮光,。四十年代后期的土改中,,張廷舉因有個進步作家的女兒和一個參加新四軍的兒子,被定為開明紳士,,不但沒受迫害,,還當選為松江省參議員。
1947年春節(jié),,張廷舉寫了幅對聯(lián),,貼在大門上。上聯(lián)“惜小女宣傳革命粵南歿去”,,下聯(lián)“幸長男抗戰(zhàn)勝利蘇北歸來”,,橫批“革命家庭”?!靶∨迸c“長男”,,就是蕭紅與弟弟張秀珂。
這看上去有點投機,,未嘗不是一個父親的心聲,。昔日之恨,今日之“惜”,,皆因他那脆弱的自尊心,。他對蕭紅施壓時,自己何嘗不是承受著外界的壓力,?
據(jù)說,,張廷舉晚年經(jīng)常從圖書館找蕭紅的作品看,不知他看到女兒筆下的他時,,心中做何感想,?
作者:葉兒:愛世間煙火,愛八卦閑談,。
原標題:《是什么樣的家庭造就了蕭紅這個天才而苦命的女子,?》
閱讀原文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浙江中液機械設(shè)備有限公司 ,本文標題:《是什么樣的家庭造就了蕭紅這個天才而苦命的女子,?》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