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觀察|特朗普正式開始加征關稅背后的貿易備忘錄:震懾,、交易與不確定性
2025年1月31日,,特朗普政府確認將正式開始對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征收 25% 的關稅,并對中國產品征收 10% 的關稅,。此前剛上任的1月20日,,唐納德·特朗普正式開啟其第二任期,并簽署了《美國優(yōu)先貿易政策》總統(tǒng)備忘錄,。與其競選期間宣稱的“上任第一天即大幅提高關稅”不同,,特朗普政府選擇了另一種更具戰(zhàn)略性的方式:并未立即宣布具體的關稅措施,而是通過該備忘錄為貿易政策的調整預留了模糊空間,,并設定了一系列調查,、審查和政策建議的“截止日期”。這一策略既為未來的政策行動鋪墊法律和行政依據,,同時也向主要貿易伙伴釋放信號,,暗示可能存在一定的談判余地。
這一做法使得《美國優(yōu)先貿易政策》備忘錄的解讀變得尤為微妙和重要,。它既體現了特朗普政府在貿易問題上的延續(xù)性——強調保護美國制造業(yè),、減少貿易逆差、增強國家經濟安全,,又在具體執(zhí)行上保持了靈活性,,避免了在上任第一天即引發(fā)市場恐慌或外交摩擦。與此同時,,這種模棱兩可的做法也增加了全球經濟和國際貿易的不確定性,,各國在應對美國貿易政策時可能需要在強硬回應和務實談判之間權衡。本文將圍繞該備忘錄的核心內容,,從其政策目標,、實施手段、對中國及其他主要貿易伙伴的影響,,以及對全球貿易體系的潛在沖擊四個方面展開分析,。
“美國優(yōu)先貿易政策”總統(tǒng)備忘錄發(fā)布頁面 來源:The White House
01
美國總統(tǒng)備忘錄(Presidential Memorandum)是一種由美國總統(tǒng)發(fā)布的行政指令,用于管理和指導聯邦政府各部門和機構的行動,、政策和執(zhí)行程序,。相較于行政令(Executive Order),,總統(tǒng)備忘錄的形式較為靈活,通常不需要引用總統(tǒng)的具體憲法或法定權力,。特朗普政府在其第一任期內曾發(fā)布多項總統(tǒng)備忘錄,,包括調整對華貿易政策、加強對非法移民的執(zhí)法力度以及限制聯邦機構的監(jiān)管權限等,。拜登政府則利用總統(tǒng)備忘錄推進環(huán)境保護政策、恢復部分移民政策以及加強對新冠疫情的應對措施,。
而這份《美國優(yōu)先貿易政策》總統(tǒng)備忘錄,,回溯了特朗普政府自2017年以來推行的以“美國優(yōu)先”為核心的貿易與經濟政策,肯定了其在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穩(wěn)定通脹,、提升居民收入和削減貿易逆差方面的作用。備忘錄明確指出,,貿易政策不僅關乎經濟利益,,也是國家安全的關鍵一環(huán),主張減少對外國的依賴,、保護美國工人和企業(yè),,并強化國內工業(yè)與技術優(yōu)勢。換言之,,新的貿易政策將進一步為維護美國經濟與國家安全利益而服務,,力求振興制造業(yè)和扭轉貿易不平衡,在對外關系上可能采取更加審慎甚至強硬的態(tài)度,。
備忘錄第二節(jié)詳細闡述了如何應對“美國所遭遇的不公平且不平衡的貿易行為”:其一,,商務部長將會同財政部長和美國貿易代表(USTR),調查“美國長期貿易逆差的根源以及對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的影響”,,并提出包括“全球補充關稅”在內的應對方案,。其二,提議建立一個名為“對外稅收服務局”(External Revenue Service, ERS)的新機構,,專門負責征收關稅和進口稅,,指示財政部長評估可行性。目前,,這一職能由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負責,。其三,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負責審查和識別他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并據此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
另外,在具體執(zhí)行上,,包括審查美國自由貿易協(xié)定(FTA)和雙邊或多邊協(xié)議,、重新評估美墨加協(xié)定(USMCA)對美國工人和企業(yè)的影響,,以及嚴格執(zhí)行或調整反傾銷與反補貼(AD/CVD)法規(guī),旨在保護美國市場不再被廉價或補貼進口商品沖擊,。最后,,一系列舉措還涵蓋對貨幣操縱國的認定,對現行免稅額度造成的關稅損失與假冒品走私風險進行評估,,以及審查外國是否對美國公民或企業(yè)征收歧視性稅收,。
備忘錄第三節(jié)聚焦中美貿易關系,明確將進一步檢視和約束中國可能的“不合理或歧視性貿易行為”,。美國貿易代表首先要審核《美中經濟與貿易協(xié)議》及其執(zhí)行情況,,并可在必要時對華加征關稅或實施其他措施。該協(xié)議是特朗普政府在2020年1月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xié)定,,主要內容包括中國承諾增加對美農產品,、能源、制造業(yè)和服務業(yè)的采購,,并改善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讓規(guī)則及金融市場準入等問題。然而,,后續(xù)因中美關系緊張及全球經濟動蕩,,協(xié)議目標未能完全實現,拜登政府上臺后未推進“第二階段”談判,,而是維持了大部分對華關稅,。因此,此次審查很可能成為特朗普政府重新定義中美貿易關系的關鍵節(jié)點,,為下一步施壓或談判提供依據,。
2020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白宮東廳共同簽署協(xié)議文本 來源:新華網
此外,USTR還要評估2024年5月14日發(fā)布的“四年期301調查評估報告”,,考慮是否需要對中國采取額外或更精準的關稅調整,,以應對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侵害及通過第三國的間接輸美商品等問題,。301條款調查是美國根據《1974年貿易法》對他國“不公平貿易行為”展開的調查,,特朗普政府曾在2018年依據301調查結果對中國大規(guī)模加征關稅,直接引發(fā)了中美貿易戰(zhàn),。此次四年期評估報告回顧了2018年以來的關稅政策,,分析關稅措施的有效性及中國是否采取了“實質性整改”。由于報告可能得出中國仍未完全履行美方要求的結論,,這為特朗普政府采取進一步措施,,包括擴大制裁范圍,、調整關稅結構或針對特定行業(yè)進行更嚴格的出口管制,提供了政策依據,。
此外,,商務部長與USTR則將研究是否需就中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系(PNTR)進行立法修改,并評估美國授予中國企業(yè)的知識產權以確?;セ菖c平衡,。PNTR地位是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獲得的待遇,使得中美貿易得以按照最惠國待遇進行,,而如果國會通過取消PNTR的立法,,將意味著美國對華實施更高關稅和更嚴格的貿易限制。知識產權評估則可能涉及限制中國企業(yè)在美國市場的專利申請,、軟件授權或高科技合作項目。這些措施顯示,,美國政府一方面延續(xù)對華貿易施壓,,另一方面也在為未來的貿易談判或進一步舉措鋪路,通過法律,、關稅及監(jiān)管手段增加對華施壓的籌碼,。
在第四節(jié)當中,備忘錄提出了一系列更廣泛的“經濟安全”相關措施,。首先,,商務部長與國防部長等相關機構將聯手對美國工業(yè)與制造業(yè)基礎進行評估,以決定是否再度運用《19 U.S.C.1862(232條款)》對威脅國家安全的進口商品采取措施,。其次,,為保護鋼鋁等關鍵產業(yè)的國家安全地位,白宮經濟政策助理將與商務部長和USTR一起重新審視現行排除,、豁免及進口調節(jié)措施,。再次,針對出口管制,,國務卿與商務部長將評估如何堵住對“戰(zhàn)略對手或地緣政治對手”可能造成技術泄露的漏洞,,并建議更嚴格的執(zhí)法與激勵機制。
此外,,商務部長還要評估對“聯網車輛(connected vehicles)”的管理規(guī)則,,或將相應監(jiān)管擴展到更多的聯網產品。最后,,財政部長會同商務部長等將檢視對外投資安全相關行政令或規(guī)則的有效性,,并根據國家安全需求對相關制度進行強化或撤銷替換。整體而言,,這些條款旨在通過審慎評估美國的核心產業(yè),、技術與投資活動,,來保護國內安全和經濟利益。
202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簽署行政令 來源:Reuters
備忘錄第五節(jié)規(guī)定了各相關部長及機構在不同條款項下的報告時間及責任:大多數調查,、評估和建議在2025年4月1日之前提交,涉及聯邦采購扭曲影響等的部分則需在4月30日前完成,,明確了以“綜合報告”形式向總統(tǒng)呈交,。至于第六節(jié)的“通則”則指明了文件對既有部門與法律權限的不可侵害性,明確在法律與預算撥款許可范圍內實施,,并指出本備忘錄不構成任何可在法庭上執(zhí)行的權利或利益,。換言之,本備忘錄既設定了相對具體的時間表和責任范圍,,又強調所有行政舉措需符合現行法律,,難以被任何個人或實體直接訴訟。另外,,此舉也反映了行政命令或總統(tǒng)備忘錄在美國制度下的相對局限性:其確能指引政策走向,,但若觸及國會或法院權限,仍需穩(wěn)妥而審慎地推進,。
從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反復強調“第一天即大幅提高關稅”,,到實際簽署的《美國優(yōu)先貿易政策》總統(tǒng)備忘錄不急于實行具體關稅,,這種落差背后凸顯了其政治戰(zhàn)略動機。特朗普之所以選擇模糊和分階段的方式,,是為了在國內政治和國際關系之間尋求一條更可控的路徑:一方面,,對內繼續(xù)鞏固“關稅強硬派”基礎選民的認同,保持其對制造業(yè)與經濟安全的重視形象,;另一方面,,又為實際落實預留空間,防止在上任初期過度激化市場和盟友的反彈,,給自己留出靈活談判的籌碼,。換言之,這一政策安排既滿足了特朗普延續(xù)其保守民粹話語的需要,,也為其后續(xù)的談判與博弈打開了回旋余地,。
備忘錄在文本布局上,先肯定了從2017年以來“美國優(yōu)先”政策的成就,,再強調貿易對經濟與國家安全的關鍵作用,,接著細化針對貿易逆差、“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反制手段,,進而對中國和其他貿易伙伴做出分層次的要求,。此種結構體現的政治考量在于,,將“前功”與“新策”相銜接,讓選民和國會看到特朗普政府“成果”和“進一步努力”的連續(xù)性,;同時,,通過提出大量調查、審查與“全球補充關稅”或“美國對外稅務局”的創(chuàng)設等方案,,向外界傳遞出美國已做好“升級武器”的準備,,但尚未明確何時動用。通過這種靈活設定,,特朗普在一份行政文件中完成了從威懾,、談判到政策執(zhí)行的多重政治進程設計。
關于中美關系的特殊章節(jié)則表明特朗普在對華政策上的兩面操作:既是延續(xù)對華關稅和“301調查” 等施壓手段,,也在為未來的談判和利益交換騰挪空間,。對《美中經濟與貿易協(xié)議》與“四年期301調查評估報告”的引用,為可能加征的新關稅或限制措施提供法律與行政依據,;對PNTR和知識產權保護的審查,,則意味著美國或將從立法層面、產業(yè)鏈角度對中國施加壓力,。特朗普在此意在表明:若中國無法在貿易、技術等方面做出美國所期待的讓步,,那么更嚴苛的經濟手段隨時可被啟動,。這種“制裁預備”與“談判余力”并存的設定,正是其政治算盤的關鍵之處,,一方面強化對華施壓,,另一方面也能在適當時機轉換為貿易協(xié)議的籌碼。
整體看來,,這項備忘錄呈現出的政治動機,,可以被概括為“呼應國內輿論—威懾外部對手—保留外交談判彈性”的三位一體策略。通過回溯既往成績穩(wěn)住基本盤,,借由調查與審查機制制造“威懾進程”,,并通過未公布或延后的具體關稅措施,為后續(xù)政治交易與外交妥協(xié)保留緩沖帶,。如此一來,,既能繼續(xù)在美國國內高舉“保護工人、重振制造業(yè)”的政治旗幟,,又能在對外關系中保持騰挪空間,,以便在合適時機達成更有利的雙邊或多邊協(xié)議。從政治戰(zhàn)略角度看,,特朗普的這一步驟是靈活的:既不讓國內支持者失望,,也不至于在上任初期就與主要伙伴撕破臉,,從而為未來的貿易政策留足操作回旋。
03
特朗普團隊還未讓世界充分消化備忘錄的內容,,便匆匆推出更具緊迫感的“截止日期”,。1月20日,特朗普宣布自2月1日起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征收25%關稅,,并可能擴大到幾乎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對此,他在白宮對記者表示,,之所以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加征關稅,,是因為這兩個國家未能有效阻止“大量移民和芬太尼”流入美國。次日,,他又表示打算最早于同一天對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征收10%關稅,,理由是中國先將芬太尼運往加拿大和墨西哥,然后經由這兩個國家滲入美國,。此外,,他還提到可能對所有進口商品實行統(tǒng)一關稅,宣稱“幾乎所有國家都在占美國的便宜”,。
面對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加拿大和墨西哥迅速行動,除擬定可能的報復性關稅清單外,,也努力通過外交手段化解沖突,。墨西哥政府加強了邊境執(zhí)法,包括擴大移民遏制措施并加大芬太尼毒品查緝力度,。加拿大則提升邊境巡邏水平,,部署兩架黑鷹直升機并采購60架美制無人機進行邊境監(jiān)控。加拿大移民部門透露,,過去兩個月,,加拿大非法入境人數已減少86%,部分原因在于更嚴格的簽證管控,;同時,,美墨邊境的非法越境人數已降至近四年最低,顯示墨西哥方面正努力減少美國的外交和經濟壓力,。
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于 2025 年 1 月 21 日舉行新聞發(fā)布會 來源:美聯社
與此同時,,《華爾街日報》援引消息人士稱,特朗普希望在執(zhí)政初期訪問中國,,并可能就貿易,、芬太尼、金融開放與地緣政治等議題展開談判,同時將此行作為對外施壓的手段,。整體看,,特朗普在宣稱對加拿大、墨西哥及中國商品加征高額關稅的同時,,也在為自己保留靈活調整的空間,。一方面,他以“防范非法移民,、打擊芬太尼走私”為由迅速向最大貿易伙伴施壓,,以鞏固“美國優(yōu)先”的民粹基本盤;另一方面,,白宮并未立即實施全面高關稅,,而是釋放談判與出訪信號,保持對外政策的伸縮性,。這種“強硬立場”與“靈活操作”并存的態(tài)勢,,不僅符合特朗普爭取短期政治利益的需求,也表明他對中期乃至長期外交和經濟效益的考量,。
從短期(2025年2月至4月)看,,2月1日成為首道“紅線”,關稅落地的可能性與其作為談判籌碼的價值并存,。特朗普借即將發(fā)布的貿易調查結果為依托,,對特定國家實施或擴大關稅范圍,以測試各國的承受力和談判意向,;而4月1日的調查報告提交日則可能觸發(fā)更廣范圍或更高幅度的關稅,,也不排除演變?yōu)椤叭尜Q易戰(zhàn)”的風險。在尚未落實實際行動之前,,特朗普可依舊采取模糊策略給對手施壓,并等待對方的實質性讓步,。
中期(2025年下半年)若談判進展不順,,特朗普可能兌現極端主張,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60%關稅,,并將施壓范圍進一步擴展到東南亞和墨西哥等地區(qū),。國會和企業(yè)界若未能有效阻止,他還可能通過《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繞過國會實施“全球性關稅”,。在更長期(2026年及以后),,關稅威脅與實際高成本的疊加或將加速全球產業(yè)鏈分化,強化主要經濟體間的“經濟脫鉤”,,并重塑多邊貿易談判和國際經濟合作的整體格局,。綜合而言,特朗普政府并非只是將關稅作為終極手段,而更像是在“震懾”與“交易”中游走,,通過營造緊迫感和不確定性,,謀求美國在經濟與地緣政治上的最大利益。
從特朗普政府簽署《美國優(yōu)先貿易政策》總統(tǒng)備忘錄,,到隨后針對加拿大,、墨西哥與中國相繼設定“關稅倒計時”,可見特朗普在貿易問題上正貫徹一種“宣示—保留—再施壓”的連續(xù)策略:一方面通過關稅威脅鞏固國內政治支持與“美國優(yōu)先”立場,,另一方面則在行動層面留有轉圜余地,,既為后續(xù)談判預留空間,也為調整政策做技術性鋪墊,。在短期內,,2月1日、4月1日等時間節(jié)點或將決定美國對外經貿關系的新動向,;在中長期,,若關稅施壓不斷升級、配合或繞開國會的行政手段陸續(xù)落地,,全球供應鏈與地緣政治都將面臨深刻變革,。就此而言,本次貿易備忘錄并非一紙孤立的行政命令,,而是特朗普政府整合國內外政治資源,、謀求更大外交經濟利益的系統(tǒng)性宣言。能否有效平衡國內選民訴求與國際貿易現實,,既考驗特朗普團隊的談判能力,,也將左右全球經貿格局的走向。
轉載請注明來自浙江中液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本文標題:《美國觀察|特朗普正式開始加征關稅背后的貿易備忘錄:震懾、交易與不確定性》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