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與子》
宋忠元以相當洗練的線條造型來結構畫面,刪繁就簡,,對待來自生活中的人物原型特征棄取自如,,或強化減弱、或綜合再造,、或移植挪接,,均以畫面的需要為主旨。觀賞宋忠元的作品,,不光可以看到清新悅目的繪畫視覺形式和精妙的技藝,,還能從作品的尺幅天地所蘊含的氣息中,讀出背后的文化內涵和人生感悟,,進而領會并達到會意,、會心、靜心,、凈心的畫內旨趣和韻外之致,。
《白族姑娘》
宋忠元的作品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代表了他不同時期藝術創(chuàng)作的審美觀念和形式風格,。
《一路茶香春意濃》
早期的人物繪畫多以傣家青年男女和鄉(xiāng)村女青年為表現(xiàn)對象,,生動細膩,頗具抒情性,;中期的作品大量吸收了山西永樂宮道教壁畫的重彩裝飾風格,,杭州岳王廟壁畫《郾城大捷》,就是先生這一階段的力作,;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宋忠元先生的人物畫轉向描繪青年學生、江浙蠶農,、姑蘇少女以及歷史人物肖像,具有明顯的民族年畫喜慶風格,。畫風由工而工意兼糅,,造型簡括而形韻綽約,,用色單純清麗。
《曹雪芹像》
宋忠元先生是一位具有時代貢獻的美術教育家,。1953年畢業(yè)于浙江美術學院(現(xiàn)中國美術學院)并留校任教以來,,他將畢生的精力和無私的精神,奉獻給了學院的建設和發(fā)展,,始終重視中國畫的教學問題,。在原刊于《新美術》的《穩(wěn)定中求發(fā)展 — 中國畫教學隨感》一文中,宋忠元先生曾提出,,如果人物畫不下功夫真誠地從當代生活感受出發(fā),,失落對人的研究,對人生對生活的研究,,沒有宏幅巨著是難以有較大突破的,。
顧生岳、宋忠元在中國畫系上課
在宋忠元先生晚年所教授指導的弟子,、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王一飛的印象中,,他總是一頭銀發(fā)、平易近人,,特別喜歡和學生們談心交流,。因一生淡泊名利,因此他的作品在藝術品市場上流通的并不多,。
《鄧白教授》
原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肖峰回憶,,宋忠元的思想很開放。上世紀八十年代,,社會上藝術思潮活躍,,教學與創(chuàng)作中碰到不少新問題有待解決,兩人在一些學術觀點上都很相同,,經常一起探討這些問題,。學校一直以來的學術傳統(tǒng)就是學術民主,所以成立了“青年創(chuàng)作組”等活躍學術研究的舉措,,鼓勵青年人成長,。
《閑庭消夏》
2013年3月中旬,重病在身的宋忠元收到了浙江美術館展覽的征集函,,82歲的老先生很激動,,叮囑夫人杜曼華,一定要把自己最滿意的一幅工筆人物畫《閑庭消夏》交由浙江美術館收藏,,并參加這次展覽,。遺憾的是,展覽未及開幕,先生已駕鶴西去,。
宋忠元先生雖然已離我們遠去,,但留下的作品仍在美術長河中熠熠生輝。
宋忠元先生作品
· 免責聲明 ·
編輯/制作:郭宇淵
點擊公眾號,,關注我們
風雅頌揚文化傳播集團
風雅頌揚,,深耕于陳列布展、數(shù)字藝術媒體,、影視制作,、城市雕塑等領域,且具備全甲級資質的多元化文化傳播集團公司,。
寶藏
一個有深度,、有溫度、有態(tài)度的文化藝術門戶網站,。
轉載請注明來自浙江中液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本文標題:《紀念|浙派人物畫“開山五老”之一宋忠元先生逝世十周年》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